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简要介绍
漆艺最早出现和应用最广的是漆绘,这就自然离不开漆与颜料的结合。除了颜料之外,便是漆与金的结合。如描金、贴金、搜金、扫金、洒金、戗金等等。明代漆艺专著《髹饰录》称之为“金髹”,一名“金漆”。涵盖彩绘、雕填、刻灰等工艺皆可统称为“金漆”。“金漆”与“镶嵌”工艺的结合称之为“金漆镶嵌”。金漆镶嵌是中国传统漆器的重要门类。北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漆器产区,金漆镶嵌产品题材十分广泛,工艺门类繁多:镶嵌类层次清晰,彩绘类色彩艳丽,雕填类富丽堂皇,刻灰类气韵浑厚,断纹类给人以饱经沧桑之感,虎皮漆类五彩斑斓又似天然成就。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从工艺上讲,最早的漆器装饰方法主要是漆绘。商代出现了玉石镶嵌和螺钿镶嵌,战国时期出现了脱胎漆器,汉代出现了雕填戗金工艺,三国时期出现了虎皮漆工艺,唐代出现了剔红(即雕漆),宋代出现了断纹工艺,明代出现了百宝镶嵌,清代出现了立体镶嵌。从品种上讲,由器皿摆件、酒具、食具发展到各类家具、屏风、牌匾、壁饰,并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建筑装饰。
但重点产区除北京之外,包括以扬州为代表的江苏漆器,以福州为代表的福建漆器,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四川漆器,以新绛和平遥为代表的山西漆器,以西安为代表的陕西漆器,以天水为代表的甘肃漆器,以阳江为代表的广东漆器,以及上海、天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云南等地都有漆器生产。
全国各地的漆器在材料运用和工艺技法方面是基本相通的,或者说是大同小异。而在工艺品种和艺术风格方面则各具特色,北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漆器产区。尤其元代油漆局、明代果园厂、清代造办处等皇家御作,征调天下能工巧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古朴典雅、端庄华贵、富丽堂皇、品种繁多的北京风格,亦即宫廷艺术,皇家风范。
清王朝的灭亡,使漆器这一宫廷艺术大步走向了民间。
北京近代民间漆器、漆作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自清末至1937年是北京漆器作坊的兴盛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几十年间陆续开业的金漆镶嵌作坊有十余家。其开业缘起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原皇宫中的漆器艺人在辛亥革命后自开作坊;二是清末即有民间私人作坊,多是通过太监拉关系,应宫中之活;三是漆器作坊中的艺人出师后自开作坊。
第二个时期,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1949年,是北京漆器行业的萧条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后,使北京的漆器行业面临灭顶之灾,除少数一、二家外,纷纷倒闭。
第三个时期,1949年至1956年,是北京漆器行业的恢复时期。在国家的扶植和发展手工业政策指引下,一些过去的掌柜重操旧业,再招旧部,收纳新徒,一些艺人也自开作坊。到1956年,北京16家作坊采取公私合营方式联合建厂,命名为“北京金漆镶嵌厂”。从此,北京金漆镶嵌的发展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价值体现
北京金漆镶嵌历史非常悠久,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堪称“民族瑰宝”。其价值主要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1、深厚的历史价值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漆器却有七千年的历史了。数千年来,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有源有流,有继承有创新。她也曾屡遭磨难,甚至曾面临灭顶之灾。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她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她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愈是民族的也就愈是世界的。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金漆镶嵌产品不仅走向了世界,走进了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国务活动场所,走进了众多的楼堂馆所,也走进了众多的百姓家庭。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永久不衰的魅力。
2、高雅的艺术价值
金漆镶嵌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工艺种类繁多,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一件产品可以只采用一种工艺制作,也可以将多种工艺综合运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化万千。或穆然古朴,或典雅清新,或鲜活艳丽,或金碧辉煌。
二是题材广泛。有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名人字画、民俗民风等,几乎涵盖了各个文化领域。同时还有现代题材和外国题材。大多有繁荣昌盛,前程锦绣、福禄寿喜、吉祥如意之寓意。
3、广泛的实用价值
金漆镶嵌产品既是工业产品,又是文化产品;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既是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一门艺术,又与器皿文化、家具文化、屏风文化、牌匾文化、壁饰文化和建筑装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4、珍贵的收藏价值
应该说,每一件精美的金漆镶嵌工艺品都具有收藏价值。尤其是历史性作品、精品、孤品、绝品、大师作品更是具有增值潜力很大的收藏价值。
濒危状况
虽然传统金漆镶嵌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不无忧虑,面临断档失传危机。金漆镶嵌技艺精湛,产品精美,但劳动强度比较大,比较艰苦。特别是职工工资偏低,技艺后继无人。如果不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金漆镶嵌绝技将会“绝迹”。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北京金漆镶嵌制作技艺,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企业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恢复百年漆器老店“华丰斋”和“英明斋”。开展“大师带徒”活动。组织课题小组,抢救濒临灭绝的金漆“四大断”工艺,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主要内容是: 制定并实施企业内部的《工艺技师、高级工艺技师评定办法》、《北京金漆镶嵌终身成就奖评定办法》和《产品研发奖励办法》。保护技术骨干,保证工艺传承,繁荣艺术创作,并充分发挥老艺人的顾问、咨询、指导作用。
成立由工艺美术大师、工艺技师为主体,包括技工在内的“明清艺术研究室”,具体负责仿复制古今经典漆器和开发新产品的策划、设计、研制、监制。
编箸、出版《北京金漆镶嵌》一书。
建立“北京漆器古典家具系列展线”,通过大师作品、经典作品、代表性作品和图文并茂的展板向中外各界宾客介绍北京金漆镶嵌的历史源流、精湛技艺、文化内涵和代表人物。
建立健全大师作品资料图库和金漆镶嵌产品资料图库,并拍摄一部技术资料片。
继续开展大师带徒活动。由在岗工艺美术大师每人带徒2名,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
通过北京市工美技校再次定向培养30名学员。
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北京金漆镶嵌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大师、技师的业绩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