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笺加工技艺
历史源流
传统加工纸工艺是我国造纸发展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古代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造纸发展史上亦具一定地位。即使在现当代,仍然是书法、绘画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弘扬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
传统加工纸就是通过染色、施胶、填粉、施蜡、托裱、洒金、挣平、水印、描绘等多道工艺将原手抄原纸(生纸)做成加工纸,目的是为了更适合书写、印刷或为书法、绘画所需,增加艺术性和观赏性,提高文化内涵。传统加工纸的工艺产品主要有:手绘描金粉蜡笺、造金银印花笺、泥金笺、木板套色水印笺以及绢笺、砑花笺等。
巢湖掇英轩来致力于一些失传多年的对现今尚有实用价值的传统加工纸名笺进行恢复性的研究生产。1999年成功地将失传多年的传统加工纸名品——手绘描金粉蜡笺恢复生产。荣宝斋评价手绘描金粉蜡笺:“……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其制作工艺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为目前同类产品中佳者”。2002年,其制作工艺被中科院“九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收入其中。 2000年巢湖掇英轩与中国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与该系有关课题组的合作,成功地复制了明代“造金银印花笺”,并在《中国印刷》上共同发表论文《造金银印花笺》。央视10套《走近科学》栏目对此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了记录、采访报导,其制作工艺也被中科院主编《造纸与印刷》一书收录其中。
合肥,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人民代代相传、岁月积淀的劳动与生活文化轨迹的反映。
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合肥市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非遗”四级名录,建立健全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资料档案。
合肥市文化馆馆长杨晨告诉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完成5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涉及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手工技艺、消费习俗等15大类。
值得一提的是,“庐剧”、“洋蛇灯”、“巢湖民歌”、“纸笺加工技艺”4项已经入选国家级名录保护项目。“火笔画”等15项非遗入选了省级名录保护项目;“犟驴”等64项入选市级名录保护项目。
晨刊讯日前,省文化厅公布了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巢湖市掇英轩文房用品厂申报的纸笺加工技艺成功入选,成为巢湖市第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巢湖市以传承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民歌为抓手,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省、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市司集民歌协会被批准为“合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苏湾镇民歌协会正在积极争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传承意义
2008年,以粉蜡笺为代表的纸笺加工技艺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纸笺加工技艺是对书画用宣纸进行加工的技术。1989年,巢湖人刘锡宏与泾县百岭轩沈伯泉等人共同组建了合肥汉韵堂工艺厂,从事纸笺加工生产。上世纪90年代,刘锡宏之子刘靖成功将失传的“手绘描金粉蜡笺”加工技艺恢复。1999年,刘靖又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共同复原了明代“造金银印花笺”的技艺。随后,又相继恢复与发展了泥金笺、朱砂笺、绢本宣、流沙笺、刻画笺等传统纸笺加工技艺。据说,一平方米粉蜡笺就值几万元。
合肥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包括包公故事、刘铭传故事、火笔画、葫芦烙画、吴山铁字、钾明矾、抛头狮、庐州大鼓、门歌、庐州木雕、庐州吴氏船模、三河羽扇、纸扎工艺、紫蓬山庙会、吴山庙会。此外,合肥还评审出近8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了513项全市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普查。
现代发展
首届合肥市非遗技艺大赛日前落幕,作为第二届“合肥市全民文化活动周”组成部分,本次大赛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主办,合肥市文化馆、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以“我们的生活身边的非遗”为主题,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剧(节)目惠民展演,“舌尖非遗”合肥美食文化体验、市民现场投票评选“最喜爱的非遗”等系列活动,集中展现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加强非遗与广大市民的沟通交流,不断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广场上,非遗传承人的展台依次排开:葫芦烙画、火笔画、庐阳剪纸、庐州蛋雕、庐州核雕、吴山铁字、庐州刺绣、吴氏船模、庐州木雕、武郎面塑、庐州泥塑、植物种子画、三河羽扇、王氏木雕、庐阳棕编、马氏麦秆画、李氏土陶等项目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舞台上,国家级非遗项目巢湖民歌一曲“巢湖好”奏响了文艺演出序幕,古琴独奏、皮影戏等民族传统节目让人赏心悦目,美食区里,三河米饺、公和堂狮子头、庐江小红头、吴山贡鹅等特色小吃免费品尝,让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主办方还邀请多名省市专家,通过现场观众投票和评委打分,为参加大赛的非遗传承人颁发证书及奖品。
合肥普查并成功申报了一大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包括庐剧、巢湖民歌、洋蛇灯和纸笺加工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4项,此外,我市还开展了513项全市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普查。合肥市文化馆连续6年开展“合肥市非遗公益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