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溪瓷烧制技艺
技艺历史
2008年潮州枫溪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潮州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潮州枫溪境内曾发现六千多年前的贝丘遗址及陶器,还有唐宋窑址的遗迹。宋代以后,枫溪成为中国陶瓷生产中心并延续至今。
浮梁县是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开始)才置县的,这不但比潮州在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置州要慢二百多年,而比潮州的古称海阳在周成王元年(公元前1050)置名要慢一千八百多年!浮梁县在唐宋间以产茶而闻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至846年,字乐天,太原人)在他晚年作的长诗《琵琶行》中也有“前日浮梁买茶去”之句。宋代的饶州(包括浮梁)也有为皇家产茶的场厂。而大规模烧制瓷器必须取土和砍树作燃料,这似乎是皇家茶园的规制不允许的,可见宋代未必能在浮梁产茶区大量烧制瓷器。
而在潮州方面:一般人以为是北宋的熙宁、元祐间才在城东笔架山生产瓷器(其窑址在1961年9月被广东省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从考古的发现来看:潮州先民在八千年前已生产陶器。
潮州的陶瓷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枫溪区是中国瓷都的龙头,现有陶瓷生产企业4000多家,生产工人7万多人,年陶瓷产值70多亿元,年出口创汇3亿多美元,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州陶瓷以"白如玉、细如丝、薄如纸、明如镜"的特色而闻名,2004年,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潮州市"中国瓷都"荣誉称号。
工艺特征
枫溪瓷烧制的通花瓷,是潮州枫溪地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雕贴镂空、精巧玲珑的陶瓷艺术品类,主要特点是在瓷坯体上雕通连续的几何图纹或花卉、人物、动物等形象。通花瓷经常与捏贴瓷花相结合,称“寄花通花”。枫溪的传统通花、瓷花陶瓷曾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林中的独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很辉煌。由叶竹青担任主体设计、王龙才负责主要创作的1.2米三层《友谊通花瓶》融通花、堆塑和寄贴立体瓷花、捏塑人物于一体,是当时大坯体多层通花瓷的一个突破。
技艺发展
潮州的陶瓷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日用瓷出口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为提高潮州陶瓷产品国际竞争力,市政府决定启动潮州区域性品牌申报工作,打造“中国瓷都”品牌,此项工作对提高潮州陶瓷产品知名度、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网站等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和潮州木雕、刺绣等民间工艺美术一样,饮誉全国。王龙才,在南国瓷乡,堪称多才多艺的名师,犹以瓷花、通花瓷塑研究制作见长。1978年,王龙才作为主创人员之一,参加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赠送朝鲜金日成元帅的大型“友谊通花瓶”的制作。这一珍贵国礼瓷的创作和烧制成功,凝聚了枫溪陶瓷艺人的心血,被誉为瓷业全面发展的“里程碑”式标志。
潮州枫溪,素有南国瓷乡美誉。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土地上,一代代陶瓷艺人辛勤耕耘,人才辈出。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一级工艺美术师王龙才,就是枫溪瓷艺名家群体中的一位佼佼者。金秋,首届中国枫溪国际陶瓷交易会适逢举办,这位南国瓷艺界“花魁”式人物。
1980年,王龙才独立设计制作的“春色瓷雕大花篮”进入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于广东厅,姐妹作也被广东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1985年《琼囊通花瓶》在香港举办的“全国名家陶瓷精品展览会”上,售价近15万元,居全部展品之首。1986年,技艺炉火纯青的王龙才,设计制作的“白玉通花瓶”,作为“枫溪堆塑系列通花瓶”领衔代表作,参加保加利亚第六届普罗迪夫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