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历史渊源
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初年。当时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约在咸丰六年(1857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后,于光绪十二年(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白茶制造历史在福鼎掀开第一页。后来又制作白牡丹茶、贡眉、寿眉和新工艺白茶,大大丰富了白茶制作技艺的理论与实践。
基本特征
福鼎白茶以原产于福鼎太姥山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而制成的白茶类产品的统称。根据茶叶的采摘标准不同及加工制作工艺的差异,主要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等四种。1.白毫银针:白毫银针也叫银针白毫,是白茶中的极品。原料为白茶的芽头,因其成茶芽头肥壮、身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而得名。冲泡时茶色清亮杏黄,毫香浓显,茶香甜长,入口甘馨鲜爽,沁人心脾。杯中叶芽竖立有致、丰润怡然。2.白牡丹:白牡丹是指一芽一、二叶为原料制成的白茶。因其外形绿叶夹银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拖着嫩芽,宛如蓓蕾初开而得名。品质特征:成品色泽灰绿色或暗绿,叶背白毫银亮,绿而白底,故有“青天白地”之称。且由于长时间的萎凋,叶色渐变而呈“绿叶红筋”,因而有“红装素裹”之誉,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并波纹隆起,叶缘微向叶背垂卷,芽叶连枝,叶片抱心型似花朵。内质毫香,味鲜醇,不带青气和苦涩味,汤色橙黄,清澈明亮,叶底浅灰,叶脉微红。3.贡眉寿眉:传统的贡眉是指用一芽二、三叶及小茶(菜茶)制成的白茶,由于其外形较白茶瘦小,形似眉毛而得名。出口的贡眉有一级贡眉、二级贡眉、三级贡眉、四级贡眉(也叫寿眉)。产品特征:毫显而多,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时红色,味醇爽,香鲜纯。4.新工艺白茶:原料嫩度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驻芽二、三叶,单片等,原料要求与低档的贡眉、寿眉相似。因新白茶制作工艺与之有所区别,虽内质类似传统白茶低档贡眉、寿眉的风味,但外形卷缩,略带褶条,清香味浓,汤色橙红,滋味甘和稍浓;叶底展开后可见其色泽青灰带黄,筋脉带红;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又似红茶而无酵感;其基本特征是浓醇清甘又有闽北乌的“馥郁”。
主要价值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具有自然、科学、优质、且传承久远,又处于革新创制的过程,独具科学艺术魅力。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尤其突出它的科学价值,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元素。我们从白茶制作的流程可以看出它的科学特征十分鲜明。它的重要价值可从几方面把握:首先,白茶制作技艺沿习上古自然晾青茶叶“萎凋”工序,某种程度上发现并继承了中华医学的传统文化,沿袭了古代白茶文化,并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白茶是人国特有的茶类,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白茶具有清凉解毒、治疗麻疹的记载,如清代名人周亮工《闽小记》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因此它是养生保健的重要良方,一直以来深受茶人所喜爱。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方医学界研究再次验证了白茶具有解毒、防癌、抗癌的良好辅助作用。白茶是我国传统的外销茶类中,被广泛地认为是最为和谐的饮料、最具保健功效的茶叶之一。这也说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为其科学性提供了依据,否则,没有用途的文化遗产就不成为遗产。作为我国传统六大类茶之一的福鼎白茶,最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福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福鼎人民秉承山水灵秀和高超的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培育和造就了独具地方特色和韵味的茶人茶树茶文化、茶园茶业茶之乡,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的文化艺术魅力还在于,白茶制作技艺集悠久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女性文化、时尚文化、健康文化于一体,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符合人们普遍存在的“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时尚心理,加工法成天然,适合人们的需求。福建白茶特有的清香,并拥有时尚的女性茶艺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
濒危状况
长期以来人们只看到白茶的优秀,对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整个过程的文化性资源认识不足,缺乏形成文化品牌的意识。种植技术是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关联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形成白茶优秀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在发现、传承、创制白茶过程中,因历史因素影响,古老移植技术缺乏更加详尽的记载,以至影响对白茶制作的进一步研究。太姥山鸿雪洞“绿雪芽”茶树是福鼎白茶品种的原始“母株”,是研制白茶的重要母本,现在的福鼎白茶所采用的品种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和菜茶都是由此繁殖而来,福鼎区域目前还尚未发现其它原始“绿雪芽”。因此“绿雪芽”是源头所在,显得举足轻重、弥足珍贵。但这株天然优质的茶种仅存1株,并曾经遭受过砍伐,现在这株是“母株”发芽后才生长起来的。独存一株,且生长于游览区中,其生存环境面临新问题。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传承情况存在缺失或断层现象,福鼎白茶自创制开始,是地方的支柱产业,农村广泛种茶,并会制茶,但主要传承人脉络沿习产生分化,所记载的传承白茶者其后代难以完全掌握先祖遗传。后百多年来,福鼎白茶起起落落,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也断断续续。当时福鼎乡村民间拥有广泛的制茶手工作坊,白茶制作大众化。随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制茶技艺走向科研,集中于工厂、企业,民间传统的古老制茶技艺方法在传承和流失中并存。怎样完全掌握民间古老的制茶技艺,又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将是个全新的问题。时代变更、工业发展、社会进步,白茶拥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有所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茶叶的发展,对于白茶制作提出挑战。制止有害物质进入茶区,培育无公害生产基地,是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技艺传承发展的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保护措施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在保护和传承中发展,还要依靠保护的软环境建设,更要依靠硬环境的不断补充。近年来,我们加强保护的措施落实。因它是茶文明中最自然的原始的制茶工艺,同时也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其工艺程序也取决于当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具有典型性,加强做好福鼎白茶制作工艺其技术的保密性工作是必要的,有利于维护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独立性。为保护福鼎白茶制作工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确认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重要价值,并在历年的中国白茶文化节中予以展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于2008年8月由福鼎市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一批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形成重要的文化品牌。同时组织专门人员深入白茶原产地,进一步展开调查,收集原始过程性资料,使之得到较好的静态保护。召开中国白茶高峰会谈,根据专家建议,制订可行性保护方案。对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加强研究,加大对制作技艺的研究力度,促进白茶进一步发展,使白茶制作技术革新水平不断提高,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白茶产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茶企业和茶农,进一步加强对白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研究。大力建设白茶种植基地,创设优良环境,为白茶制作技艺的研制提供更好的条件。设立档案管理,建立档案管理体系,从技术创新、安全措施和提供场所等方面加强保护。要多渠道提高传承人的文化知识,保护现有的传承人。通过企业策划宣传,建立网页,电视传媒等予以传播。成立茶业协会,加强研究,深入探讨,撰写白茶制作的理论文章,不断健全发展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