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织造技艺
历史溯源
蜀锦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末,清代中晚期得以恢复,近代再次陷入危机。
蚕桑文明在蜀地起源甚早,古蜀第一位先王蚕丛,据说便已教民养蚕。春秋战国时期,《尚书》记载,时人把成都出产的锦专称为“蜀锦”,以示区别。到了汉代,成都织锦业日盛,以致“机杼相和”,蜀锦织造技巧日趋熟练,以其做工精致、花式繁多闻名于世。汉朝张蹇出使西域,见当地商贾皆偏爱一种锦缎,张蹇一看,原来是成都的蜀锦。
历史上的蜀锦,样式极为繁多,魏文帝曹丕曾对臣下说:“前后每得蜀锦,殊不相似。”汉代蜀郡成都人杨雄在《蜀都赋》中写道:“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转代无穷。”不仅是汉朝、蜀汉,从魏晋到唐、宋,蜀锦都以其品种繁多、价值不菲而闻名于世。唐玄宗李隆基入蜀避难,士兵皆有怨气,唐玄宗乃用蜀锦十万匹重振士气;宋代吕大防在成都设立锦院,与锦官城相似,亦是一座国家蜀锦工厂,负责成都蜀锦生产,宋代成都每年上贡蜀布67.02万匹,绫7865匹和几乎全部的上等蜀锦。
艺术特色
与花楼织机融合在一起的蜀锦织造技艺,从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到挽花工、织工合作生产,一直秉承古老的传统。其后替代传统织锦的有梭机械织机,其技艺原理与之相同。
蜀锦其价如金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上。要完成一件作品,从程序上说,主要需经历初稿设计、定稿、点意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几个重要过程。每一道程序又涉及到很多独特的技艺。而人们通常所见在蜀锦大花楼木质机上的两位师傅(拽花工和织手)只是“台前”人员,而“幕后”有许多人的努力和协作对蜀锦的制作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用蜀锦大花楼木质机织造蜀锦,拽花工和织手须掌握多种技能。这些古代织造蜀锦的技能令人叹为观止:
打结:这是织工的基本技能,也是学习手工织锦的第一道关。在一分钟内,用极细的丝线打出十二个结并剪掉线头,使其看上去像从来没断的才能及格。
打竽儿:最注重身体协调性的技能。左手拽着线做短距离的前后运动,右手转动纺轮。根据需要打出不同股数的竽儿以做纬线。
拉花:在万千根稍粗于丝的线中拉花提起织机上的经线。力量要合适,经线不能提得太高,易断;不能太矮,梭过不去。放线要干脆,否则,许多纤线会搅在一起。
投梭:脚变换着踩竖脚竿将16面综框轮换升降,双手左右开弓投梭,其间每投一梭要用扣压纬。两者所用力量均非常重要。若力量过重,另一只手很难接到梭;过轻,梭过不去,会割断经线造成经线断裂。否则,成千上万根经线需要人工捞头手工打结。用扣压纬时,由于力量掌握不均会令锦面图案时紧时松而变形。
转下曲:织工经常必做的一项检查。下到一米深的机坑,转动下曲签防止纤线断裂和缠绕。这项工作一般要用一天的时间。
接头:织造蜀锦时,丝线会根据天气的变化热胀冷缩,或织造时成千上万次自然摩擦产生丝线疲劳断裂。在遇到经线断裂的情况时,织工就要在让人眼花缭乱的上万根线中找出断掉的丝线并运用所学到的打结技能将其接上。
上面提到的只是织造时必需的一些基本技能,最难的是织工在手脚眼耳并用的情况下保持协调和对织机构造的熟悉及装造。
蜀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蜀锦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不俗,如唐代蜀锦的图案有格子花、纹莲花、龟甲花、联珠、对禽、对兽等,十分丰富。在唐末,又增加了天下乐、长安竹、方胜、宜男、狮团、八答晕等图案。在宋元时期,发展了纬起花的纬锦,其纹样图案有庆丰年锦、灯花锦、盘球、翠池狮子、云雀,以及瑞草云鹤、百花孔雀、宜男百花、如意牡丹等。在明代末年,蜀锦受到摧残,到了清代又恢复了生产,此时的纹样图案有梅、竹、牡丹、葡萄、石榴等。
蜀锦的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雨丝锦、方方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锦、彩晕锦等等。
雨丝锦的特点是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经丝组成,色络由粗渐细,白经由细渐粗,交替过渡,形成色白相间,呈现明亮对比的丝丝雨条状,雨条上再饰以各种花纹图案,粗细匀称、既调和了对比强烈的色彩,又突出了彩条间的花纹,具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轻快而舒适的韵律感。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天安门、杜甫草堂、望江楼、百花潭、芙蓉白凤、翔凤游龙、莲池鸳鸯、蝶舞花丛、葵花、牡丹、梅竹、龙凤等。
方方锦的特点是缎地纬浮花,再单一地色上,以彩色经纬线配以等距不同色彩的方格,方格内饰以不同色彩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古朴典雅的花纹图案,如梅鹊争春、凤穿牡丹、望江楼、百花潭等。
铺地锦又称“锦上添花”,其特点是在缎纹组织上用几何纹样或细小的花纹铺满地子,再在花纹上嵌织大朵花卉(有的加嵌金线),如宝相花等。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散花锦的特点是花纹布满锦地,常见的图案有如意牡丹、瑞草云鹤、百鸟朝凤、五谷丰登、龙爪菊、云雁等,富于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浣花锦又称花锦,它是由古代名锦“落花流水锦”发展而来的,传说唐代卜居成都浣花溪的贵妇人根据溪水荡漾的变化而设计的花纹,而且在锦织成后,多数在锦江上游溪水潭内洗涤,故名。其特点是地组织采用平纹或缎纹以曲水纹、浪花纹与落花组合图案,纹样图案简练古朴,典雅大方。
民族锦一般采用多色彩条嵌入金银丝织成,多用于民族服饰,故名。其特点是锦面上的图案从经纬线交织中显现出自然光彩,富有光泽。常见的图案有团花、葵花、“万”字、“寿”字等。
彩晕锦的特点是织纹华贵相映,明暗匹配,层次分明,并以色晕过渡,花纹绚丽多彩,别具一格。
传承意义
蜀锦是成都的标志性技艺,成都以盛产锦而获得“锦城”、“锦官城”的美名。岷江环绕成都,蜀锦濯于江水,故岷江又称“锦江”。蜀锦植根于蜀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早在秦汉三国时期,蜀锦已走出四川,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它在举世闻名的南北“丝绸之路”中作为文化交流及贸易的载体见证了历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锦曾一度辉煌,但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手工织机逐渐被现代织机所取代,呈现出萎缩和衰退的趋势。采取切实措施确保蜀锦的传承是当务之急,希望有关方面对此加以重视。